消失模鑄造是一種近無余量、精確成型的新工藝,該工藝無需取模、無分型面、無砂芯,因而鑄件沒有飛邊、毛刺和拔模斜度,并減少了由于型芯組合而造成的尺寸誤差。鑄件表面粗糙度可達Ra3.2至12.5μm;鑄件尺寸精度可達CT7至9;加工余量多為1.5至2mm,可大大減少機械加工的費用,和傳統砂型鑄造方法相比,可以減少40至50的機械加工時間。
設計靈活
為鑄件結構設計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梢酝ㄟ^泡沫塑料模片組合鑄造出高度復雜的鑄件。
無傳統鑄造中的砂芯
因此不會出現傳統砂型鑄造中因砂芯尺寸不準或下芯位置不準確造成鑄件壁厚不均。
清潔生產
型砂中無化學粘結劑,低溫下泡沫塑料對環境無害,舊砂回收率95以上。
降低投資和生產成本
減輕鑄件毛坯的重量,機械加工余量小。
缺點和局限性
消失模鑄造工藝與其他鑄造工藝一樣,有它的缺點和局限性,并非所有的鑄件都適合采用消失模工藝來生產,要進行具體分析。主要根據以下一些因素來考慮是否采用這種工藝。1.鑄件的批量 批量越大,經濟效益越可觀。2.鑄件材質 其適用性好與差的順序大致是:灰鑄鐵--非鐵合金--普通碳素鋼--球墨鑄鐵--低碳鋼和合金鋼;通過必要的準備以不致使工藝實驗、調試周期過長。3.鑄件大小 主要考慮相應設備的使用范圍(如振實臺,砂箱)。4.鑄件結構 鑄件結構越復雜就越能體現消失模鑄造工藝的越性和經濟效益,對于結構上有狹窄的內腔通道和夾層的情況,采用消失模工藝前需要預行實驗,才能投入生產。
鑄鐵平臺的每一種鑄造合金的鑄件,都有其合適的重量范圍,
鑄鐵平板壁厚的大小直接影響
焊接平臺的重量,如果選擇適當,既能保證
鑄鐵平臺的機械性能要求,又方便鑄造平臺的生產。
鑄鐵平臺在設計壁厚時,為了節約金屬材料,減輕鑄件重量,不應單純以增加
鑄鐵平臺的璧厚作為提高強度的唯一辦法。從合金的結晶特點可知,隨著平臺鑄件壁厚的增加,應選擇合理的截面形狀,
鑄鐵平臺設計時應有合理的壁厚
鑄鐵平臺壁厚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同一
鑄鐵平臺上,內壁厚度應比外壁厚度小,肋的厚度應比連接壁小,以便使各部分壁的冷卻速度均勻。當
鑄鐵平臺承受載荷較大,要求具有較高強度和剛度時,可根據載荷性質和大小,在薄弱部位安置加強肋板。以避免厚大截面。
鑄鐵平臺各部分壁厚如果相差太大,則在厚壁處金屬積聚,凝固收縮時,易在熱節處產生縮孔與縮松。